当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对中国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在两会上提出建议,在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的同时,可以支持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浙苏皖交界地区建设浙苏皖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试验区,探索和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速一体化进程。
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是全中国市场主体最活跃、创新意识最强烈、城乡发展最均衡的区域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会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城市引领者。
长三角发展机遇下不无“隐忧”
张天任经过调查分析,认为在一体化战略利好下,长三角不同城市将迎来各自发展机遇,但也隐藏着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隐患,部分区域将面临着边缘化、空心化、低端化的问题,从而产生新的一体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
首先,距上海都市圈较远的部分区域发展会被“边缘化”。从对浙苏皖几个毗邻地区调研情况来看,该地区的部分市县距离上海太远,不仅难以充分接受上海的辐射效应,还可能会被一些先发优势地区特别是距离上海较近的地区抢得更多资源,从而被日渐边缘化。
其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会被“空心化”。优质的要素、资源会被优先配置到一二线城市和先发优势地区,导致部分三四线城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不仅难以享受到高端辐射效应,反而会遭遇虹吸效应,造成本区域人才、资本等更多优质资源的流失,出现“空心化”现象。
再次,部分省际毗邻地区的产业发展会被“低端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更多的投资项目会优先投到资源要素和政策条件更为优越的地区,进而导致本地区只能留下和只能招进一些低端产业和低端企业。
在长三角腹地打造“五个区”示范区域
张天任认为,一旦上述的担忧成为现实,将有违最初的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目标。因此需要立足长远、提前布局,建议不仅要加快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还要同时支持地处长三角腹地的浙苏皖交界地区建设浙苏皖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试验区。
具体来说,就是在长三角区域内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选择合适的地方,再打造一个先行示范区,形成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东西策应、两头发力、双轮驱动的良好效果。初步考虑试验区范围包括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江苏省宜兴市、溧阳市,安徽省广德县和郎溪县(包括上海飞地白茅岭农场),在参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有关做法基础上,着重打造“五个区”。
1、打造长三角“两山”转化实践样板区。以“两山”理念为指导,发挥该区域生态资源优势,探索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向生态经济发展转化的新路径,积极引导生态经济集聚,率先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的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
2、打造长三角腹地高端外资集聚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合作,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资源溢出效应。同时加大试验区内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力度,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打造长三角“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的重要节点和重要引擎。
3、打造长三角产业转移承接首选区。以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基地为目标,以承接产业跨区转移为重点,形成关联度高、功能互补的产业集群。积极承接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产业梯度转移,打造高能级产业集聚平台,防止更多投资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
4、打造长三角协同科技创新先行区。聚焦周边城市人才集聚优势,探索建设城市“创新飞地”,建立健全科技型小微企业就近孵化引进机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依托高端研发资源,建设完善区域性科技大市场,实现高端研发资源与实体市场的有效对接。
5、打造长三角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提升居民获得感为目标,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健全社会治理体系,重点培育建设一批小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